夜行5公里巡檢,保障萬千乘客出行安全!地鐵檢修工:徹夜守護交通“大動脈”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時間:2022-11-23
“地鐵醫生”夜行5公里巡檢線路,保障萬千乘客出行安全——
地鐵檢修工:徹夜守護交通“大動脈”
開欄的話
夜幕之下,華燈初上,城市里總有那么一些人迎著星光,與時間“逆行”,在夜晚溫暖著我們生活的城市。
即日起,本報記者與地鐵檢修工、生活垃圾清運工、工地巡檢人員、代駕、外賣騎手等“夜行人”一起行動,親身體驗他們對工作的盡職敬業,對生活的充滿熱愛,致敬每一位為城市正常運行而堅守崗位的“城市夜行人”。
深夜,隨著最后一名乘客走出地鐵站,最后一輛列車駛回停車場,青島地鐵6條線路、128座車站結束了一天的運營,喧囂的城市也歸于平靜。然而,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戴上安全帽、穿好反光衣、背著工具包、蹬上絕緣鞋,下隧道、上高架,開始了一天的巡線工作……他們是地鐵線路的檢修工,被喻為“地鐵醫生”。
近日,記者跟隨11號線的“地鐵醫生”午夜徒步5公里,巡檢每一寸地鐵接觸軌,體驗深夜為地鐵線路“問診把脈”的過程。
“安全是地鐵的生命線?!踩摇灤┯诘罔F工作的方方面面。晚上的工作從施工前的安全預想會開始?!焙顣粤潦堑罔F11號線的一名接觸軌檢修工班長,他和記者約定了體驗采訪的時間。
晚上10點,記者來到侯曉亮所在的值班室,他正在向其他9名工班成員布置當天的施工任務,并設想巡線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當晚,侯曉亮將和同事們分成四組,巡查11號線苗嶺路站至海洋大學站上下行17公里的線路,完成3大類20項的巡視作業。
晚上10點半,安全預想會結束,侯曉亮和同事們迅速“移師”到設備間領施工裝備?!拔覀儼嘟M主要負責接觸軌及其附屬設備的日常巡檢、養護維修等工作,以保障地鐵線路的供電安全。我們巡檢時要背著接觸軌巡檢鏡、檢測尺、驗電器、各種型號的扳手……算下來,每個人平均要背十公斤的裝備?!焙顣粤烈贿呎f,一邊清點、拍照此次出庫的全部裝備,“這只是最基本的巡線裝備。綜合檢修時,我們還要帶上千斤頂、道尺等‘大家伙’。每人的負重還要多出至少5公斤?!?/p>
侯曉亮今年32歲,但他已入行13年。在工作人員準備進入軌行區前和作業完畢離開軌行區后,他還要負責一一拍照、清點全部設備,以確保沒有裝備落在軌行區。
出發前,記者穿上反光背心、絕緣鞋,戴上安全帽。安全人員向記者強調了進入軌行區后的各種注意事項,地鐵11號線接觸軌輪值技術崗工程師焦世克陪同記者前往巡檢現場。
2015年,青島第一條地鐵線開通后,“地鐵醫生”就開始每天披星戴月地守護著城市的這一公共交通“大動脈”。
“現如今,青島地鐵線網已開通了6條線路,全長284公里,主城區與新城區逐漸‘串珠成鏈’,與高鐵、公交等交通線路共同編織起城市公共交通網?!苯故揽烁嬖V記者,“每天、每條線上都有像侯曉亮一樣的檢修師傅密切關注著每一寸地鐵接觸軌?!?/p>
記者跟隨侯曉亮班組乘坐擺渡車抵達青島科大站。在此次巡線中,侯曉亮和徒弟薛豐毅負責巡視青島科大站至海洋大學站上行5公里的接觸軌。
“提到接觸軌,很多人會感到陌生。它是兩條鋼軌旁平行鋪設的另一條軌道,列車與它的接觸可以獲得持續的電力供應,是維持列車運行的動力源?!焙顣粤琳f。
侯曉亮班組獲批進入軌行區作業時已是次日0點10分。彼時,全線軌道早已斷電,不過,依照安全規程,侯曉亮仍需用測電器謹慎地檢測接觸軌。兩次檢測后,測電器的指示燈沒有亮起?!斑@證明軌道已經斷電?!焙顣粤粮嬖V記者,接下來的工作是檢查接觸軌的接觸面是否正常、接觸軌支架和沿線箱體是否牢固、線纜有無老化等情況。
凌晨時分,侯曉亮和徒弟在地鐵線路上忙碌,遠處的居民小區都已熄燈。
作業時,侯曉亮和徒弟薛豐毅分工協作。侯曉亮雙手拖著巡檢鏡,一邊緩慢地前行,一邊通過鏡面查看接觸軌下沿的接觸面是否有損傷。當遇到重點檢查部位時,他還要單膝跪地,彎下腰、扭著頭仔細查看。
“師父有著多年積累的檢修經驗,隱患與問題都逃不過他的‘火眼金睛’?!毖ωS毅說。薛豐毅負責的是測量、記錄數據以及查看其他供電設施的狀況——每發現一處異常,都要及時上報修補,確保設備狀態完好。
記者注意到,接觸軌由12米長的鋼軌連接而成,它的檢測都以毫米為計量單位?!盀榱吮U狭熊嚻椒€運行,兩相鄰接觸軌支撐處平行高差正負不能大于3毫米,兩軌接頭部分的高差則不能大于0.5毫米,可以說‘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每0.1毫米的偏差都可能釀成不可挽回的災難,容不得半點麻痹大意?!彪m然薛豐毅入職才兩年,但安全責任意識早已深深扎根在他的腦中、心中。
“秋冬交替之際,早晚溫差大,巡線人員需要逐一確認區間內的定位點、螺栓、膨脹接頭等,防止接觸軌熱脹冷縮,甚至出現斷裂的情況?!苯故揽烁嬖V記者,青島科大站至海洋大學站上行5公里的區間,平均每公里就有250個定位點、1500個螺栓、百余個膨脹接頭和中間接頭需要查看,巡檢時不能錯過每一處。
侯曉亮巡檢時手持巡檢鏡,巡檢鏡為金屬材質,重約兩公斤。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記者手持巡檢鏡體驗了一番。操作時,記者用雙手一上一下握住伸縮桿,將鏡體探入接觸軌的下方,并保持與軌道方向平行移動;行進時,記者不僅要查看接觸軌的接觸面有無異樣,還要時刻注意腳下環境,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螺栓等部件絆倒。沒多久,記者的兩臂便有些發酸,額頭上冒出了汗,眼鏡上也起了霧氣。
3點40分,一行人到達了此次巡線的終點——海洋大學站?!?公里的區間,乘客乘坐地鐵通過只需6分鐘,但對于接觸軌檢修工來說,要用步丈量三個半小時,途中還要彎腰上千次。這份工作,需要足夠的耐心和責任心?!苯故揽苏f。
巡檢作業結束后,侯曉亮班組回到值班室,立即開始另一個工作步驟:分析采集的路軌數據,嚴格卡控每一個環節是否有遺漏……
“本次體驗的內容只是接觸軌檢修工日常工作中的一個縮影?!苯故揽私榻B,“青島地鐵一線共有8000余名檢修人員,他們奔赴在各個線路、區間、站點,涉及軌道、供電、機電、通信、信號等多個專業工種。他們幾乎不與乘客直接打交道,工作情況也很少被乘客所知,但是他們的工作和萬千乘客的出行安全息息相關?!?/p>
凌晨5點,軋道車從侯曉亮班組巡視過的線路上安全通過。6點30分,地鐵11號線首班列車載著萬千乘客踏上了一天的工作之旅。8點30分,侯曉亮班組下班,結束了一天的工作。
“從深夜到清晨,從車輛基地到隧道、高架,地鐵檢修師傅堅守崗位、履職盡責,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他們心中‘守正創新,嚴謹務實,助力青島地鐵高質量發展’的使命?!苯故揽苏f。(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于滈 文/圖)
- ${item.minfo.userid}${item.time}
- ${item.content}
- 回復 ${item.agree}